本店於2015年4月春假之後閉門整修,共進行三個月的期間(是的,太久了-_-),這次的裝修,為了節省開支,沒找專業設計師,所以沒有既定的配合工班,像水電、木工、地板、設備等各廠商都是我們自己分別聯繫,在時間的配合上就會搭不攏而互相耽誤很久。另一方面當然是因為老闆的天性中有著藝術家的龜毛與執著,更因為在木作的過程要求「手作」的質感,上油、拋光…等都是DIY自己進行。 這次的改裝,希望達到以下目的:
1,營造浪漫用餐氣氛:我們開店三年,多給人「咖啡簡餐」的印象,這次改裝,就是要能夠突破這樣的感覺,讓人們願意在餐廳中享受美酒、美食、美景,雖然進門的、不是歸人、只是過客,但進門後將會發現這裡的不是個美麗的錯誤、是難忘的回憶、值得細細品味。








2,廚房空間設備擴充:先前的廚房空間過於狹小,動線不便。在經過房東核准之後,我們將洗碗間與廚房的隔牆打掉,所以地板也打掉,空間得以重新分配,鋪上防滑磁磚,讓工作動線和清潔更容易。



3,經營餐與酒的生活:老闆娘本身是嗜酒之人,老闆的精彩的廚房手藝讓老闆娘常常以酒伴餐,發現許多餐酒搭配的精彩方程式,當酒類搭配得宜,酒讓餐更好吃、餐讓酒更好喝;餐酒不搭,只會讓餐更不好吃、讓酒更不好喝。就好像一段婚姻,兩個人各自的性格和個性不會強過另一方、而是相得益彰、彼此加分。兩者若不相配,則一方搶過另一方,則兩者的優點都無法彰顯,互相扣分。





在台灣,喝葡萄酒好像是一門很高深的學問,非得上甚麼課或了解紅酒等級才能夠品酒。現今,即便眾多大賣場都已經有數十種至數百種的紅酒選擇,可見喝葡萄酒的台灣人越來越多,(從今年紅酒進口量大幅攀升也可看得出來),然而人們對自己的喜好與品味似乎無所茫茫然,只能人云亦云地接受品酒專家的意見,甚或用價格來評斷價值。
而我們認為,用餐時喝葡萄酒,只是讓餐點更美味,用餐氣氛更輕鬆;而葡萄酒沒有高級或不高級,只是端看個人喜歡或不喜歡,是生活中的品味與選擇,都是很主觀、不絕對的。而品酒,就像用心吃一碗麵、用心欣賞美景、都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已。
店的改裝後,加入了可容納30多支紅酒展示、多達200多瓶的紅酒儲存貨架,讓喜歡在用餐時小酌的客人有足夠的酒類選擇,來搭配本店的餐點。我們雖然不是甚麼喝酒專家、達人,但我們很認真地挑選店內的供酒,也很樂意分享每一支酒的味道與經驗,提供來這裡的朋友參考,也歡迎各位來這裡與我們交流。
而位於南寮偏遠之處,因此,我們這次整修餐廳,帶入了「店中店」的概念,若真喜歡這裡的酒,可以用合理的市場價格直接買走(不在店裡開瓶)。

